貌合神离 困倚危楼(貌合神离 困倚危楼,西湖上的温婉与落寞)

清晨时分,劳动西路上,伴随着微风拂面,你仿佛能够察觉到男女间似曾相似的温存与眷恋。

而在飞来峰、苏堤间,貌合神离的仿杭州建筑却将你带入一个风起云涌的江南世界。

困倚危楼,红桥古道,花港观鱼……杭州人自古热爱这样的建筑群,一方面凝聚了彼此之间的宿命感和神秘主义,另一方面却又在花园之外,我们看到了苦与乐、妥协与牺牲之间微妙的关系。

这就像是一道难以言表的风景,你可以远观、品味、驻足,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在短短的一天之内看清它的真正庐山面目。

貌合神离 困倚危楼的文化内涵

貌合神离 困倚危楼,这句话是形容两个人貌相极好,但感情却疏远了。困倚危楼,这座楼是通过历史文化长河流传下来的,它不仅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一种人在困境时的坚韧和向上精神。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两位兄弟都是王朝官员,他们的容貌非常相似,如同孪生兄弟一般。他们俩时常被人互相混淆,因为二人无论容貌还是品行都几乎一模一样。很多人无法从表面上分辨两人的区别,所以他们被人称之为貌合神离。

可是不同的命运却让他们有了不同的婚姻和人生,弟弟娶妻生子,渐渐在官场上升迁,而哥哥却因不肯屈从权贵,最终被贬到边远地区。尽管如此,哥哥依然对弟弟充满爱意,相信他就是自己心中的亲人。哥哥常常写信给弟弟,把信签上『困倚危楼』,希望弟弟能体恤自己的困境,同时也激励自己坚持走下去,未来也一定会有转机。

这座楼也成了哥哥内心深处的寄托,而哥哥写在信中的『困倚危楼』也成了日后的文化瑰宝,让人铭记。困倚危楼成为了代表着一个人在逆境中坚强向上的形象,成为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象征。在今天的世界,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含义深长且至关重要的精神,哪怕前路崎岖,仍要迈步向前,在心有所依的位置,在困境中坚韧不拔地活下去。

【貌合神离 困倚危楼】神秘文化背后的故事

走进千年历史城市,看到一座高耸的楼阁,高峭的山谷高山,似乎揭示出何为中国文化的全貌,那么这座楼是什么呢?

这座楼就是宜春千年古建筑中的一件珍品--困依危楼,一幢奇的楼阁,在楼上居然没有柱子支撑,四周的山谷高山怎么挡不住风呢,进去感觉如在船中,摇摇欲坠,而楼的内部壁画色彩斑斓,气氛神秘,仿佛能读得出当年刻画壁画人的情感、思想和现实背景一样。

困依危楼是渝水本土楼屋的代表作,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达300余平米,其中主楼为三层八角形的砖木结构,由个115根圆弧楼柱垂直支撑,周边是一排八根混合杆件构成的腰间绳索,与楼柱有紧密的关系,而内外飞檐楼阁的撑柱、廊枋却陡然消失,只留下被称为万字柱和金刚柱的独具特色的支撑方式,形成了中外建筑界无与伦比的新颖造型和深奥的结构。

很多人不知道,困依危楼实际上是一件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遗产,具有可移动的性质,传说中曾经有一位道士来到了宜春,在其神秘的法术指引下,困依危楼实现了自由移动和“无瘤”,据当地老一辈人的说法,绕此走过七八遍,才能找到困依危楼的确切位置。

如果你喜欢历史文化、喜欢探索神秘奥秘,那就一定要去看看这座困依危楼,用摄像机和相机记录下美好而难忘的瞬间。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