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随风——探寻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

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象征着生命与希望,是强烈的阳刚之气的代表。而在文人墨客的审美体系里,绿色更是意味深长不已。

风吹绿竹,竹影犹如雀舞飞腾,对于文人们来说,绿的组词里的竹,也是无法忽略的。南宋苏轼曾经说过,“绿竹随风,松风听雨是诗人的境界。”

绿的组词里还有“丛绿”,唐代诗人杜甫说过“将军百战身名裂,清论语,干将烈士还丹笑。此间风物长相忆,独有凤凰山丛绿。”到了唐朝晚期,翰林学士、诗人白居易在《赋得松翁》中也提到了这个词,“丛绿”巧妙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原生态,也展现了文人对自然的渴望和追求。

除了“竹”和“丛”,绿色在古代文人笔下最为常见的当属“兰”了。宋代诗人林升曾有诗赞美比绿竹更加幽雅清新的兰花,“兰影淅沥疏钟细,步随偏径见玄鸟。雅和高洁常相恋,无愧于人生此身好。”

在现代社会,绿色被视为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代表,但在古代中国,绿色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表达。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