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术语,是指通过视、听、问、切四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辨识和诊治,被誉为中医“四绝”之一。
据史料记载,望闻问切四诊法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华医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涵盖了古代中医的各个方面,在中医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四诊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诊病方法之一。
望诊是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口唇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闻诊是通过听患者心、肺、腹部及脉搏等,判断身体功能和病变程度。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病症的起因、发展过程、症状、部位、疾病状况等,详细了解病情病史,以得出病情的出处和病因。切诊是通过切脉、按穴位等手段,观察患者的脉象和气色等,判断疾病所在部位、病因、病性等。
望闻问切四诊法采用的是自然疗法,即从人体自身出发,通过调整身体的生物节律和内在平衡来恢复健康。其治疗作用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对疑难病症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望闻问切四诊法已成为世界高度关注的中医诊疗方法之一。
名医张仲景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闻、问、切四诊法,又称“望、闻、问、切诊”,是中医临床诊断基础。它是中医诊断方法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通过观察、闻、问、切的方法来诊断疾病。
望诊是指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的自然状态、面色、舌象、脉象、全身症状判断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闻诊是指医生通过听声音、闻气味、闻脏腑的气味、患处病变的分泌物,使其了解疾病情况。问诊是指通过与患者谈话,了解疾病发生的时间、起因、程度、症状、体征等所有有关疾病的信息。切诊则是通过操作手法在患者的体表和脉搏上触摸病征来推断疾病的,俗称“摸诊”。
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发明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他编撰了一部系统完整的医书《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临床医学著作中里程碑似的重要巨著,对中国及世界上数千年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