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铁中铮铮”被解释为“坚强有力”的意思。但这个词的由来却要追溯到一个相当古老的故事。
据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将军名叫孙膑。当时,齐国国力虽强,却遭到众多诸侯国的进攻。为了能打败敌人,孙膑被齐国君主任命为军师。孙膑擅长谋略,不久便为齐国打下了一系列胜仗。但后来,孙膑因为与另一位军师吴起的观点不合而被齐国君主所忌恨,最终致被流放。
离开齐国后,孙膑来到了赵国,成了赵国国君赵盾的谋士。赵盾曾向孙膑提起过一句话,“齐悍然乱法而不亡,何也?将能断铁中铮铮者也。”(意思是,齐国虽然法制混乱,但矢志不渝,有一个将领坚定不移,坚不可摧,能够断定是齐国得以保持强盛的原因之一。)
赵盾听说孙膑的计谋高明,想用他的计略让赵国强大起来。孙膑为此设计了一条复杂的暗道,可以直通到赵国敌对国家魏国的阵地。结果,赵国大胜,孙膑的计策功不可没,赵盾、赵国人民对他的敬佩之情更有增无减。从此,孙膑就成了铁中铮铮的英雄。
“铁中铮铮”的由来就是源于这个故事,此外,这个成语还与一个民间故事有关,比如有人用铁做成的刀子放在铜鼓上敲击出来的声音就很像“铮铮”之声,因此就用“铁中铮铮”来形容坚强有力的东西或人。至今,这个词依旧活跃在汉语中,成为了表扬那些坚定,不屈不挠的人们。